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基督徒是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知道人性的醜陋,對人沒有敵意。

為了蘆葦,我不能倒─工業毒性學開創者

愛莉絲‧哈彌爾頓Alice Hamilton,1869-1970醫生

什麼是基督徒?基督徒是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知道人性的醜陋,對人沒有敵意。

知道世界的危機,卻在世界活出一個真正的人。

我相信這是上帝留我在世界上的使命。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馬太1220-21節)

親愛的母親:

當妳收到這封信時,我仍然在想念著妳,寒冷的密西根湖畔,枯黃的片片落葉,讓我更想家。多年來,我預備自己成為第一流的醫生,如今,卻發現自己完全無法負荷醫院的例常工作。

我才26歲,但是我的心已經疲憊得像個老人,甚至沮喪的想自殺,多麼可怕的想法,不是嗎?兩年來,讓我深感難過的是,我醫治了病人,但是我無法真正的幫助他們,多少次,病人出院的時候,我都想跟他們一起出院,實際的去解決他們的問題,世界上那有醫生跟著病人一起出院的?多麼荒謬的想法,不是嗎?

但是,親愛的母親,我難忘那一群未婚媽媽被她們所信任的男人拋棄,我看到這些男人在性關係上,是這麼不負責任,人的可怕罪性真的是存在。

啊!但是這一群少女和她們的嬰孩,卻也被她們的家庭,整個社會所拋棄,我那不肯放棄她們和嬰孩的愛心,使我的人生負載更沈重。

全世界有沒有一種醫生,不需要留在醫院裡看病,而是走出醫院,走進社會,成為這一批壓傷蘆葦的代言人呢?

妳的女兒愛莉絲上」

這個有愛心的女醫生,後來從沮喪中站起來,成立了一個新的醫學部門──「職業傷害科」建立一個新的醫學領域──「工業毒性學」推動了一個普世性的社會運動──「消費者保護」

今天我們許多耳熟能詳的:鉛有毒、使用有機溶劑會致癌、古柯鹼是毒品、工作場所重視安全、最低工作薪水保障、女人有節育的權利⋯⋯都是她在背後推動的。連1950 年台海危機時,也是她起來鼓吹,美國要以強大海軍保障台灣海峽的安全。幸好,幸好,她當年,沒有因為一時的沮喪而自殺這世界有太多壓傷的蘆葦,需要她站起來!

/ 張文亮

成為一個優秀女孩的基本裝備

一八六九年2 27 日,愛莉絲‧哈彌爾頓(Alice Hamilton)生於美國紐約。愛莉絲的童年並不愉快,因為她父親本來擔任銀行經理,後來染上酒癮,晚上經常在外面喝到不省人事,被人扶回家。愛莉絲後來寫道:「若不是母親,這個家早毀了。母親的生命中有一股安靜的力量,父親再怎麼墮落,母親每天唸書給我們聽,並且天天帶我們出去散步⋯⋯母親認為愛心、知識與信仰,是家庭給孩子最好的三樣禮物」,「我從小就記得母親說的:『一個女人有追求自由的權利,自由是生命中最貴重的禮物,但是只有真理才能給人真自由』,所以母親教導我們聖經,尤其是耶穌的登山寶訓」。

 愛莉絲唸中學時,母親就鼓勵她學好「語文、數學與化學」,理由是「這三個科目會幫助女孩子,學習積極向上與自我節制。」愛莉絲也喜歡讀愛情小說,母親就與她一起讀,一起討論。愛莉絲當時寫道:「愛情小說有兩種,一種是愚昧、輕浮的,另一種是嚴肅的,探討男女互愛與互信的關係,以及如何一起走過各種危機。」後來愛莉絲成為哈佛大學教授,她也告訴學生如何分辨好男人。她說:「當一個男人說『我不可能有錯』這句話時,他已經失去了人性。」

育嬰房牧師

  一八八八年,愛莉絲在教會聽到一個女宣教士的見證:「為了給印度教育,我願意走上一條沒有多少人走過的窄路。」愛莉絲聽後大受感動,她決心要成為一個醫學宣教士,她寫道:「如果我是一個醫生,我到任何地方去都有人需要,可以遠渡重洋,或居陋巷」。一八九○年她以優秀的成績進入佛特威尼醫學院(Fort Wayne College of Medicine),完成醫學預科教育,一八九二年再進密西根大學醫學系。愛莉絲寫道:「很多人勸我,女孩子不適合唸醫學系,這些害怕是在想像裡,我相信恐懼可以克服。」

 一八九三年愛莉絲到醫院實習,發現自己不適合「純」作醫生,她對病人出院後的遭遇憂心。她為自己這種與一般醫生不同的表現,感到困惑,寫了一封沮喪的信給母親。幸好,不久她又堅強起來,她寫道:「一個心靈軟弱的人,連所住的洞穴是圓是方,都會左右為難。但是一個心靈強健的人,能在惡劣的環境中喜樂;因為她看到,知識可以轉換成生命。」她開始在外面租屋,照顧四個未婚媽媽與嬰兒,接著在每週二晚上,教導三十多個媽媽育嬰學與嬰兒營養。醫院裡的同仁戲稱她是「育嬰房牧師」,愛莉絲卻寫道:「當醫學工作,成為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我反而失去工作的喜悅與生命的滿足。但是當我拯救一個被人虐待的小女孩,我發現我的專業承擔與工作意義連成一直線。」

鐵齒的女人

 一八九六年她再到約翰‧霍甫金斯大學專攻生理學。二年後她提出「胃潰瘍」與「腦部神經元的功能」研究報告,並且擔任芝加哥西北大學病理學教授。愛莉絲利用課餘照顧一些受瘧兒童,開授社區婚前性教育課程,並且幫助一些剛來的移民講英語。一九○三年她追蹤芝加哥一些移民勞工,發現他們罹患肺炎,與惡劣的工作環境有關,她發表的「芝加哥肺炎研究」報告,是近代工業疾病學上的重要里程碑。愛莉絲還聯合一群護理人員,推動社區肺炎預防工作。

一九○四年,愛莉絲為社區青少年組織球隊,發現有些連球都打不動的少年人,是吃了「古柯鹼」(cocaine)。她立刻對古柯鹼進行化學分析,發現這根本是毒品,而非販賣者所稱:「只會上癮的提神藥」。她立刻受到黑社會恐嚇,但也有一批律師支持她。一九○七年古柯鹼被判為「毒品」,販售屬犯罪行為。

 一九○八年,愛莉絲發現一些火柴公司的工人,有的瞎了一眼,有的上下頜骨壞掉。這原是非常疼痛的疾病,但是工人為了保有工作,只好忍受。愛莉絲研究病因,發現這是中了火柴上的白磷毒性,產生骨骼性壞死。她又對上了火柴工業財團,結果一九一○年美國立法禁止火柴製造業使用磷。成就斐然之際,愛莉絲卻寫道:「我彷彿走入一個森林,卻不知出路在哪裡?⋯⋯但是如果我能做好一件事,我就會一直做下去!」工業毒害與職業傷害在當時都是新的領域,而且醫院也沒有這類門診,中毒的病人真是求告無門。

鉛毒的戰爭

 一九一○年,愛莉絲調查「鉛中毒」案件,更是世界聞名,使人人警覺到鉛的毒性。鉛是工業界最常用的原料,汽車、罐頭、自來水管、鍋子、杯子、油漆、包香煙的錫薄紙、電鑽、化裝品等,裡面多含有鉛,鉛如果含有毒性,整個工業界都會受到衝擊。但是愛莉絲認為人的生命更為貴重,她發現有304 個鉛工人手腕抬不上來,正是鉛中毒的初期症狀,因手腕肌肉神烴中了毒害而麻痺,嚴重的中毒者甚至腦部受損,全身肌肉會不由自主的抽搐,而且急劇老化,使四十歲的人看來像五、六十歲一樣。

 愛莉絲的鉛中毒調查報告,立刻成為各醫院鉛中毒的診斷指南,但是引來的攻擊也大,許多工廠老板宣稱:「這是工人喝酒過多,或吃壞肚子的結果。」一九一一年,美國聯邦政府立法「製鉛工人,每月定期檢查身體含鉛量」,一九一五年鉛中毒終於被認定,產生了二十世紀一門重要學科──「工業毒性學」(industrial toxicology)。愛莉絲這時寫道:「四十多歲了,我才發現自己的使命。」

打不倒的女人

  愛莉絲的調查,被工業界視為「霉運」、「流年不利」,業者甚至隱藏廠房,不讓她知道。愛莉絲寫道:「工廠排出的黑煙,好像是上帝引領我前往的雲柱,讓我知道哪邊有問題。」一九一六年,愛莉絲成為美國公衛協會,工業疾病部門主席,一九一八年美國哈佛大學聘她開授「工業疾病學」。愛莉絲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當時哈佛大學學生尊稱她是:「全世界頭腦最大的女人」。

 一九一九年愛莉絲又提出「銅中毒」的氣喘癥狀,與炸彈原料中的「三硝基苯酚」(picric acid)毒害。當時她提出這些毒害,被攻擊成「披著科學外衣的反戰份子」。她對外面的攻擊,一律不加辯解,這是她智慧的地方。她一生保持四個重要的做事原則,使她能夠扭轉工業界和政府對她的誤解。第一,她揭發工業之毒,但接著提出工業生產上的解決之道,並且樂意與廠方合作,改善問題;第二,她只憑醫學證據說話,極端冷靜;第三,她非常有信心,她寫道:「我就是二十世紀,大衛打倒巨人歌利亞的那一小塊石頭;第四,她具有高度熱忱,每次講到工業毒害可以滔滔不絕,而且字字發自肺腑。

將醫學帶入法律制定

 愛莉絲繼續提出染整工業中的苯胺之毒、一氧化碳毒性、汞的毒害、石棉中氧化矽的毒害、有機溶劑甲苯的毒性。一九二五年她出版《美國的工業毒性》(Industrial Poi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這本書成為毒性學的第一本大學教科書。這個世界實在很少愛莉絲這種人,她的專業工作已經夠忙了,她又推動「消費者保護運動」,並擔任國際消費者聯盟副總裁。一九二一年她推動「婦女離婚時,有權獲得一半家庭財產」,並且成功立法保障婦女權益。一九二二年她提出「犯罪者家庭的兒童照顧」。一九二四年她成為國際聯盟公衛組織主委,她把公衛的重要推向全世界;隔年成立「醫學無國界」組織,照顧貧窮國家人民。一九二六年推動「工業安全準則」法。

 一九三五年,愛莉絲自哈佛大學退休。當天,有位工業大亨在報上投書:「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愛莉絲‧哈彌爾頓教授?很多人認為她是阻礙工業前進的最大噪音,有人認為被她點到名,真是倒霉。但我敬佩她,我在她提到我公司使用甲苯所產生的毒害上,學了很多。我工廠裡許多女工患有經常性流產,因著她的見識而獲拯救。」

永遠沒有「老」這個字

 愛莉絲退休後,仍繼續研究並工作,「我不覺得老」是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她繼續提出「橡膠工業中硫化物的毒害」、「冷氣工業中的四氯化碳毒害」,並且擔任美國總統社會趨勢研究委員會核心委員。醫生警告她:「以妳這個年紀,還這麼忙,對心臟會有不良影響。」她卻說:「一個人若過著沒事幹的枯燥日子,心臟才會有問題。我每天都期待有新的問題發生、新的克服、新的驚奇,這會使我的心臟跳得更有力。」

 一九六五年她已經快100 歲了,還提出「二十世紀後最大的危機,不是東西方的冷戰或核戰,而是基本道德與價值觀的流失」,大力支持「美國開放移民法案」。在中國國共交戰之後,國民黨軍隊撤守台灣,她是在政府高層提出「美國海軍介入台灣海峽,保障台海安全」的發言人之一。

 因著她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和傑出的學術成就,有人特地到她的教會採訪,才發現她不擔任講員,不擔任主席,她擔任教會育嬰房裡的看護。愛莉絲一生沒有結婚,但是拯救了無數家庭和孩子。愛莉絲寫道:「什麼是基督徒?基督徒是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知道人性的醜陋,對人沒有敵意。知道世界的危機,卻在世界活出一個真正的人。我相信這是上帝留我在世界上的使命。」

一九七○年9 22 日,愛莉絲才真正從世界上退休,她活了101 歲。

資料來源:

1.Sicherman, B., 1984. Alice Hamilton-A Life in Lette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England.

2.Hodgson, E., P.E. Levi, 1997. Modern Toxicology, Appleton & Lange, USA.

3.Hamilton, A. 1983. Hamilton and Hardy's Industrial Toxicology, Wright Boston.

愛莉絲‧哈彌爾頓Alice Hamilton醫生紀錄片(推薦)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27480961538428653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ice_Hamilton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有了孩子帶來了希望

災民再婚再育 川震重建重點

更新日期:2011/05/11 02:48 朱建陵/四川報導

中國時報【朱建陵/四川報導】

北川是一個羌族自治縣,縣內的擂鼓鎮貓兒石村,如今已經改名為「吉娜羌寨」,「吉娜」在羌語中代表「美麗的女神」的意思,藉此,吉娜羌寨想走出一條靠著少數民族風情,發展農家樂及特色旅遊的路子來。

王孝萬是吉娜羌寨的村民,他和妻子劉賢惠兩人共守著一棟羌族特色房子,他們是吉娜羌寨新起農家樂經濟的一員,但王孝萬、劉賢惠有著和別人不同的故事。王孝萬早年喪偶,劉賢惠則是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由於災後的協力重建,兩人逐漸培養起感情,王在○八年底向劉提出了結婚請求,但苦於劉的兩個女兒「感情上無法接受」,王、劉的婚姻遭遇困難。

隔年三月,昔日有「共青團第一美女」稱號的大陸國務委員劉延東來到了吉娜羌寨視察,獲曉此事後,劉延東親自為王、劉兩人向其子女說項,做了許多「思想工作」,最終才促成此段良緣。王孝萬、劉賢惠在○九年四月順利成婚,並開始共同經營農家樂,名為「羌族農家菜館」。

劉延東是不是管太多了?國務委員已經是大陸「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員,這個級別的「大官」竟然插手老百姓的婚姻「小事」?

事實上,在汶川災後重建的過程中,為了協助再組幸福家庭,不只「再婚」,甚至「再育」都被大陸官員視為「大事」來抓,絕非「小事」。

汶川地震當年,大陸就啟動「再生育服務工作」,地方工作人員一開始先進行調查摸底、建立檔案,而後就是提供各類免費服務,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產後隨訪等,以北川縣的計生(計畫生育)服務站為例,災後三年來,共有八八一名「再生育服務對象」成功受孕,震後已有七○五名「再生育寶寶」順利誕生。

和北川計生服務站一起聯合辦公的是北川心理衛生服務中心,如果一些被列為「再生服務對象」,因深深沉溺於對罹難子女的傷痛中而無法接受「再生育」計畫,就由此心理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起「思想工作」的任務。

這項工作,外人看來,總覺得怪,但也是講究「務實精神」的「中國特色」之一。為迎接媒體訪問團的到來,北川計生服務站召集了一群「再生育寶寶」,一時間,現場童聲童語,母親抱著稚齡的兒童,身旁多是滿眼關切,一會整理背巾、一會撥弄小孩髮稍的婆婆。一個「再生育寶寶」的出世,確實拯救了一個受災家庭。

趙太蓉在地震中失去十六歲大的兒子,三年後,她笑容再現,全靠一歲多的小兒子。她說:「有了孩子帶來了希望嘛!沒有孩子我們肯定還生活在地震的陰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