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錄:幫助窮人的事業模式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總裁學苑創辦人
資本主義改善數十億人的生活,但仍有很多人處在貧窮的狀態。該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比爾‧蓋茲(Bill Gates)最近在《時代》(Time)雜誌(2008/7/31)以「讓資本主義更有創意」(Making Capitalism More Creative)為題,提出需要一種更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將市場力量延伸,使企業在幫助窮人之際,又能獲利。
「每天有十億人不到一美元過日子,吃不到足夠食物和飲水,無法享受疫苗、晶片等發明。處理愛滋、貧窮和教育問題要靠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若能導入市場力量,改善速度會加快,也能延續更久。」
他認為新科技是一個改變力量。以電信業為例,在2000年伏得風(Vodafone)大量購買肯亞「狩獵通訊」(Safaricom)股權,成為主導該公司經營的大股東,他們發現服務低收入戶的辦法是以秒而非以分計費,結果原本預估用戶頂多四十萬,但現已超過一千萬,不僅開始獲利,也改變了肯亞人民的生活。
蓋茲在文中也強調:「要讓企業更投入,得讓它們賺錢,這是創意資本主義的核心。並非要求企業捐錢,而是提供誘因,讓它們在服務窮人的同時還能獲利。要做到這一點有兩種途徑:企業自行發掘機會,或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為它們創造機會。」
啟示:
回應蓋茲所提的創意資本主義,我認為在二十一世紀,新資本主義下的企業類型既不是營利事業,也不是非營利事業,而都應是公益型事業。這,怎麼說呢?就是以公眾的利益為本身利益的來源,即以追求顧客的需求為依歸,做到一流的製造與服務,取得顧客的信賴,自然就會有收益、穫利。
已故好友溫世仁先生曾說:「消滅貧窮就是最大的商機。」我非常認同,我也提出過類似的想法並舉出一些例子,比如一百美元電腦、農夫用網路銷售、尤納斯(Muhammad Yunus)創辦銀行借貸孟加拉窮苦民眾,或是能藉提供大幅減價的產品給窮人等等。而這些幫助貧窮的商業模式,都是可獲利的,而且是具經濟效率,改善窮人生活品質。
事實上,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賺錢,但為什麼可以賺錢?當然得靠消費者來支持,而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懂他們的心?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有滿足他們需求的做法嗎?
我想再強調的是,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要如何擺脫唯利是圖的企業形象與思維,應該是組織全員以服務的心態去面對市場,發現顧客問題,設法替他們解決,進而取得顧客信賴,這就是落實「顧客導向」,也因此才有真正賺錢的機會。(黃祖強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