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慢性壓力傷腦 貧窮小孩難出頭

慢性壓力傷腦 貧窮小孩難出頭

以往大家都認為窮人家的小孩過得很苦,健康常出狀況,在學校表現也不好,因此讓其後代子孫陷入惡性循環,在貧困中掙扎。

但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最近有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已找到為何出身貧苦的小孩,其成功機率小的重要線索:原來是伴隨貧困中成長而生的「慢性壓力」(cronicle stress),會直接影響到大腦,導致窮人小孩腦中很重要一部分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因慢性壓力而受損。

這項研究由康乃爾大學人類生態學教授伊凡斯(Gary Evans)領導的研究團隊所做,他們對一百九十五名家境在貧窮線以上或之下的小孩進行長達十四年的觀察,得到了上述結論,最近並將研究成果發布在《國家科學院年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網站上。

伊凡斯說:「許多證據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壓力極大,我們了解那種壓力有許多意義,這項研究指出它也可能與『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有關」。

過去針對出身貧窮或富裕家庭小孩的成就為何有差距的研究,都是聚焦於影響智力發展的基因,或暴露在有毒物質如鉛的環境下,或是出身卑微的小孩成長時較少受到智性激發,如較少去博物館參觀、玩具較少、父母沒時間或精力跟小孩說故事或講話等。

但伊凡斯的研究則強調,貧苦人家的小孩會因慢性壓力的累積,而損及大腦部分的功能。

他說:「社經地位低的家庭壓力很大,而且包括了各種壓力,當你一貧如洗,外頭下大雨時,家裡下小雨,修繕房屋花錢是個問題。窮人家常衝突不斷,每月帳單來時壓力最大,你可能得經常搬家,不但大人,小孩也得承受壓力」。

伊凡斯以「適應負荷」(allostatic load)量表來評估受測兒童的壓力程度,即根據小孩在九歲及十三歲時檢測賀爾蒙、腎上腺素與負腎上腺素,血壓及身體質量指數得到的數據來評估其壓力程度。當受測者十七歲時,再接受工作記憶的檢測。

研究人員分析受測小孩身處貧困時間的長短,適應負荷量表以工作記憶成績三種數據的關連性,結果顯示:長期處於貧困,其適應負荷愈高,但其工作記憶的測驗成績很低。

伊凡斯說:「那些孩童時期處於貧困的人,比起那些未經歷貧窮的人在工作記憶的測驗成績少了兩成。根據研究,我們的結論是,貧窮與工作記憶差距有關連,乃是慢性壓力所致」。

伊凡斯認為,這項研究的意義是政府想改善窮人家小孩在學校的表現時,也應慮及其在家裡所受的壓力。

他說:「這不只是多念故事給他們聽或多上圖書館,我們應該考慮慢性壓力不但會影響小孩健康,更有害其認知功能」。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9/04/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