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金錢眼中無友誼!

金錢眼中無友誼!

貪婪會讓人盲目、導致錯誤的決定、蒙蔽我們的理性。不管你正擁有第一個一千萬的夢想,或第十個一千萬的野心,不管你的教育程度多高,都可能是貪婪的犧牲品。

為了錢,你會做哪些事?你會為了錢而放棄一年的生命嗎?放棄開車?還是放棄性生活嗎?別心虛,你不是唯一一個會為錢賣命的人。根據知名問卷調查專家艾姆尼德(Emnid)的報告顯示,為了五十萬歐元(大約兩千萬台幣)大約有六分之一的德國人願意縮短自己的生命;二十一%的德國人願意從此以後永不開車(譯者註,德國人嗜車如命是世界聞名的);十一%的德國人則願意終止三年的性生活。

還記得一部好萊塢名片〈華爾街〉(Wall Street)嗎?片中飾演有名的理財專家基科(Gordon Gekko)的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曾有一句台詞:「貪婪是好的!」我們可不同意這個說法!

貪婪會讓人盲目、導致錯誤的決定、蒙蔽我們的理性。不只是股市如此,就連我們日常生活處理錢的方式都是這樣。不管你正擁有第一個一千萬的夢想,或第十個一千萬的野心,不管你的教育程度多高,都可能是貪婪的犧牲品。〈華爾街〉是第一部揭開世界金融中心醜陋面的電影,其實基科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朋友,那就去買一條狗吧!」

過去幾年中,全球的金融商品種類迅速增加,而這些金融商品的「推銷員」當然也像滾雪球般暴增。德國大約有五十萬個保險業務人員,超過十萬個銀行或金融機構(諸如MLP、AWD、DVAG等等)的理財顧問,他們全都虎視眈眈地盯著你荷包裡的「錢」!

他們都是壞朋友,可別誤交匪類啊!有位知名的企管顧問哈伯旭克(Marco Habschick)說:「這是個基本的衝突。我們要這些理財專家為我們工作,但卻由銀行或保險公司支付他們薪水,天下有這種白吃的午餐嗎?」

你不會去找國稅局公務員來幫你「逃漏稅」吧?但是,我們在理財方面卻犯了這種邏輯上的錯誤:這些銀行顧問或保險業務員的薪水,有部分是來自投資人交易時的手續費或佣金,也就是說,他推銷愈多基金或保險,就能從投資人身上獲得愈多報酬。

小心,理財顧問會出賣你

你上次買車是甚麼時候的事?根據統計數字來看,德國每年核發一千萬輛車子的行照,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成年人隔六年就換一部新車。想找部滿意的車子其實不難:如果你想買輛家庭式的轎車,大概有十到十五個品牌可供選擇。換句話說,想花錢買新車的人比想投資的人,更容易選擇目標。

幾年前,德國第二大銀行,抵押聯合銀行(HypoVereinsbank, HVB)挑起一波廣告戰,他們的口號是:「你只管生活,其他的則由我們操心!」這家銀行的廣告打動了每個理財文盲的心。它的意思就是,理財基本上就是一件煩人的事,最好請人全權處理,自己再接受一切。這就是每個投資基金的基本想法:用基金投資取代單一股票的投資,你只要分別投資申購一些基金部位,基金管理人就會幫你把錢投資在「正確」的股票上。

銀行真的會為你打理大小瑣事嗎?事實上,只有可能愈弄愈糟而已!例如某一檔投資基金:雖然有一些金融機構會在廣告中提到,他們除了自己發行的基金外,也代理其他基金,顧客甚至可以任意選購市場上所有基金,這被稱之為「開放的結構」。但事實上,顧客卻對其他基金不得其門而入。因為沒有任何基金經理人能全面了解五千多種在德國合法發行的基金,他們最多只能掌握四到五家公司的基金產品。超過這個數字的話,他們也無法比較其優劣。而且,如果顧問給客戶瀏覽上百個基金圖表,並標註各檔基金的價格變化與發展,這也沒有意義。某檔基金在過去六個月、一年或兩年的表現,根本無法代表未來的獲利率。未來的獲利率只跟市場有關。此外,就連基金經理人本身的名號也不是基金的品質保證:今天這檔基金的經理人可能明天就去負責另一檔基金了。

顧問沒多大興趣推售陌生基金的另一個原因:通常銀行跟基金投資公司都只簽訂部分基金的銷售合約,而對於其他未在合約內的基金產品,顧問能否獲得銷售代理費,仍還無法確定。所以,顧問寧可銷售已經熟悉的老產品。

但我們這些理財文盲根本無法察覺到其中奧秘,我們還在為了能購買到顧問推薦的基金感到高興。我們總得等到好幾年後,花費一番苦心計算其他基金的價值成長後才會發現,我們原來可以用同樣的資本投資在其他更好的基金上,並得到更高的獲利—但很少人會這麼驗證。

顧客要從哪裡才能知道某位銀行顧問或保險顧問的能力到底好不好呢?因為缺少定期的評鑑和在職進修,所以這只能靠信任。我敢跟你打賭,汽車雜誌裡的修車廠評鑑比起銀行與保險顧問的諮詢品質評鑑,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重視。
引用:贏回財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