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先求有,再求好? 臨時工作,愈做愈窮

先求有,再求好? 臨時工作,愈做愈窮

作者:經濟學人  出處:天下雜誌 443期 2010/03
相關關鍵字:經濟學人
只要有工作可做,都比失業在家來得好?最新研究證實,為了怕失業而找臨時工作,會讓你的未來所得變少,愈做愈窮。

有些研究建議失業的人,有工作就去做,即使是臨時性工作都好,當成是找到較高薪工作前的暫時過渡。問題是,這麼做也許能讓政府少花一點失業津貼,對整體經濟有好處,但卻可能對當事者不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歐圖,與密西根「普強就業研究所」經濟學家霍司曼兩人,在即將發表於《美國經濟期刊:應用經濟學》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為了怕失業而找臨時工作,可能會對未來所得,造成不利的影響。

他們檢視了底特律的「工作優先」(Work First)以工代賑計劃(透過職業介紹所,為低技能的失業者找工作),再比較參加計劃的謀職者,加入之前與之後,在所得、工作期間上有什麼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轉介去做臨時工與去做正式工作的兩種人,後來的結局大不相同。獲得正職的人,工作穩定度較高,上任兩年後的平均年薪也比上一份薪水增加將近兩千美元。而去做臨時工的人,不但工作維持的時間變短,年所得也縮水了一千美元。

表面來看,一個可能的理由是,能力好一點的謀職者,比較有機會找到正式工作。事實上,參加「工作優先」計劃的人,都是輪流分配給各個職業介紹所,而這些介紹所媒合人與工作的習慣也不同。一般來說,轉介都是隨機的。

就業穩定性影響所得

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業穩不穩定,才是所得差異的關鍵。歐圖指出,臨時工作通常是短期性的,還來不及對一個人的所得,產生長期的「加薪」效果,他就「又得重新經歷失業、心情沮喪,然後開始找工作的過程。」

不過,這樣的結論,碰到了眼前的高失業環境,就不一定管用。今年二月份,美國的臨時工作者人數,連續五個月攀升,而且又多出了三萬六千個失業者。當雇主都不招正職人員,實在很難叫人寧缺毋濫,拒絕臨時工。(吳怡靜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