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台灣房地產市場的「邪惡第五波」?!

台灣房地產市場的「邪惡第五波」?!
作者:李雪雯  出處:Web Only 2010/04
  最近,房地產價格飆漲的話題,又再度被搬上檯面。在政府官員、房地產及銀行業者、學者對於高房價問題炒得沸沸揚揚之際,21年前的「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過高」的事件,也準備再度捲土重來。
  最近,房地產價格飆漲的話題,又再度被搬上檯面。在政府官員、房地產及銀行業者、學者對於高房價問題炒得沸沸揚揚之際,21年前的「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過高」的事件,也準備再度捲土重來。
  話說無殼蝸牛運動的濫觴,起自於民國76(1987)年,國產局標售華航附近土地創下當時天價,引發了台灣嚴重的房價狂飆期。當時,民眾在所得並無明顯提高,但房價卻在短期內高速上漲,民眾在此房價飆漲狀態下,產生預期房價高漲心態,明顯感受到不安。對此,社會不滿情緒高漲,才產生了第一次無住屋運動。
  據了解,當時全台房價一陣狂飆,2年內大約飆漲了2倍。以台北市為例,房價在民國1989、1990年2年內,上漲的幅度約為1988年的3倍之多。也就是說,民國1988年時可以買一層房子的錢,在1990年時,只能買到1、2間廁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89年5月10日,板橋新埔國小教師李幸長,徵得同事數人支持,在新埔國小內召開第一次籌備會,並定名為「無住屋者自救委員會」,揭開無殼蝸牛運動序幕。
  1989年6月11日「無住屋救援會」於師大舉行成立大會;6月28日無殼蝸牛組織確立正式名稱為「無住屋者團結組織」;7月26日無住屋者團結組織正式向內政部提出申請,成立社團;8月12日內政部核准無殼蝸牛組織登記,全名為「中華民國無住屋者團結組織」;8月26日,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舉行忠孝東路數萬人夜宿活動,以理性而幽默的方式抗爭,寫下了「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歷史紀錄。
  為什麼筆者要花這麼多的篇幅,詳細介紹無殼蝸牛運動的始末?因為熟悉台灣股市及房市歷史走勢的人都知道。就在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第二年(1990年),股市及房市都在陸續登上新高之後,便如江水般「一瀉千里」,歷經多年仍然無法恢復。
  實際回顧1986年以前,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還相當穩定,1987年開始上升,尤其是以1989年上升最多,直到1990年台灣的房價才略為下降。其後雖然仍略為上漲,但是1992、1993年之後,台灣房地產進入長期的寒冬,這與台灣不動產市場泡沫破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樣的,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台灣的股價指數也從1987年6月的1735.7點開始上漲,其後經過幾次的起伏,直到1990年2月,衝到台灣股價的歷史最高點11983.5點。
  其後,台灣的股價開始一路下滑。而造成台灣股價在1990年2月大幅下跌,以及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停止上漲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1989年2月28日,中央銀行把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由23%大幅調升到27%;同時,對於商業銀行對於不動產市場的放款進行選擇性的信用管制。
  根據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的分析,在貨幣供給大幅緊縮的情況下(1990年貨幣供給成長率為-6.6%),再加上不動產市場急需調現的情況下,企業與投資者開使大量拋售股票,結果造成台股指數開始下跌。 之後在2001年10月,政府立法允許外國人購買不動產,以活絡房市,將基本放款利率從2002年的7.1%,降至2003年的3.7%,並採取其它配套措施發揮功效之下,房地產市場才開始回溫。
  如果從2002年開始計算這一波房市的起漲點,今年應該是第8個年頭。儘管政大教授張金鶚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是「缺乏支撐,值得憂慮」,一位筆者熟識的股票市場人士,倒是以股票市場中的「邪惡第五波」,來形容這一波房地產漲勢。也就是說,就算政府馬上開始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價(特別是台北市及豪宅)還是會持續上漲一段時間。
  這是因為如今的環境,與民國77、78(1988、1989)年類似。當初,由於央行總裁採取「每天緩步升值」的政策,使得國外熱錢持續不斷地匯入,形成一幅「台灣錢淹腳目」的特殊景象。
  由於當時國人可選擇擇的投資工具不多,泛濫的游資便開始追逐起稀有的標的,例如股票及房地產。如今,這樣似曾熟悉的資金行情,正一波波地推高國內房地產的價格。
  然而,股票市場裡形容「邪惡的第五波」的特性是:漲勢非常快速、凌厲,而且漲幅最大的股票,都是以「高價的大型股」為主。這一段「邪惡」但「獲利幅度驚人」的第五波,通常就只有藝高人膽大,本錢又非常雄厚的大戶能玩。
  筆者認為,假設這樣的假設成理,不同目的的購屋者(例如自住、投資、出租…),恐怕要打的算盤都不會完全相同。
  投資客:從邪惡第五波「高價、大型」的特性來看,就算是非常「稀有」而有上漲潛力的物件,除非是手中資金充沛,存在銀行還拿不到利息的有錢人家,否則是不可能有機會坐上市場投資的賭桌,與眾多法人、大戶一起玩「梭哈」的。
  何況有錢人買的,多半是具有「隱藏資產」效果的豪宅,不但少有人「流通(買賣)」,更不會有人出租獲利。一方面高檔套牢的「節稅成份」可能會降低,另一方面還真有可能手中握有太多的「不動」產呢!
  包租公、婆:事實上,儘管房價仍可能飆漲,但不論是「以租待售」或是想「純粹出租,賺取比銀行定存還要高一些」的房東,恐怕也需要從「租金收益報酬率」的角度,衡量是否划算才是。
  因為根據永慶HOUSEFUN租屋的資料,大台北地區的租金持續下滑,2010年第一季的租金,普遍比上一季下滑近2成,和去年同期比較,下挫了1.5成左右。 永慶租屋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海嘯後,經濟不景氣,商辦與店面空置率上升,連帶也影響一般住宅的租金。而在房價持續維持高檔,租金卻下挫的情況下,台北市住宅租金投報率,不到3%,其中又大安、信義、中正區最低,連2%都不到。
  自住客:沒有必要急著在市場一面倒地認為「房價還會上漲」之下搶購,因為房價怎麼上去,就會怎麼下來,絕對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更何況目前台灣的出生率又創下新低,在需求將持續減少的大前提下,一般住宅並沒有太樂觀的理由。
  以上一波起跌點—民國1993年為例,之後國內房地產價格長期低迷了10年(超過歷史記錄的每7年左右就一個循環走勢),才又在政府的多項政策作多下緩步漲升。
  事實上,對想要買房子的人來,最應該擔心的不是「房價一直往上漲,怕買不到房子」,而是「有沒有定期儲存購屋基金,並且放在較為安全且投資報酬率更高的投資標的上」。
  更重要的是:如果連購屋基金都沒有,更有工作不穩定及降薪之虞,只因為建商「租不如買」及政府「青年購屋優惠方案」的慫恿,就輕率地投入「一圓購屋」的美夢當中。
  因為人性就是如此,當「從來沒有」之際,可能只是心情的失落而已;但如果是「得而復失」地被貸款銀行「掃地出門」,恐怕就不只是「一生積蓄盡付流水」可以輕鬆形容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