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停設庇護工場 勞動局被質疑瘋社企

  • 停設庇護工場 勞動局被質疑瘋社企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葉冠妤/台北報導〕台北市勞動局九月底以庇護工場缺工多為由,停止 受理庇護工場立案申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投書本報批評,庇護工場有缺不等於「需求趨平」,而是進入門檻過高,質疑北市是因瘋社會企業才停設 庇護工場;勞動局澄清,部分投機者為獲政府優先採購來開庇護工場,卻未足額進用身障者,庇護工場並非為設立而設立,「需求到哪,服務就到哪」。
周 怡君為文指出,庇護工場非一般職場,為提供中重度身障者長期就業支持,政府必然投入較多資源,但勞動局「史無前例」停止受理申請庇護工場,另方面又洋洋得 意宣稱「全國首創」身障大樓,並積極推動社會企業,但庇護工場卻因一個與事實和邏輯完全不合的「需求趨平」原因,停止受理申請,這當中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有待社會公評。
她直指,庇護工場有缺額,是因現行庇護就業的「門檻高」,身障者不僅需通過「職業輔導評量」評估,才算取得進入資格,但往往庇護工場因自負盈虧,只會挑高功能的個案,導致庇護工場有缺額,但工場外的障礙者卻沒有庇護就業機會。
庇護工場僱用額滿 才會再開放申請
對 此,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執行長吳明珠解釋,北市有四十二家庇護工場,數量居全國之冠,每年提供六百多個庇護性就業機會,自年初以來北市庇護工場持續有十二至 卅五個以上缺額,至今仍有十多個缺額,職缺涵蓋各職種,審計處多次要求對僱用不足之庇護工場改善,才會停止受理申請,十月底將舉辦庇護工場媒合,待缺額補 滿後,會再重新開放申請。
她也說,社會企業的補助與庇護工場分屬不同的系統,並無排擠問題,庇護工場聘用身障就業者不得少於四人,有部分投機者為獲政府優先採購持續來申請開庇護工場,卻未足額進用,另社會企業要求基本工資以上且須保留有一定比例之盈餘,服務模式也不可能取代庇護工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