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兩大衝擊 讓台塑集團神話變調

經營之神王永慶去世滿兩個月,台塑集團即將要繳出第一個沒有王永慶的季報,這確定是一張打破五十四年紀錄的成績單,台塑集團四大上市公司出現全面性的赤字,第四季總虧損金額將超過三百億元。這是台塑集團史上最大虧損,又在王永慶去世之後發生,台塑大樓議論紛紛。

到 底台塑集團怎麼了?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虧損?時間回到王永慶去世前,台塑四寶剛剛交出前三季的季報,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總共賺了一千三百多億元,今年集團 合併獲利再度破二千億元的目標可望達成。但變化就在經營之神告別舞台之後,景氣急轉直下,國際原油從七月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的高點往下跌破每桶四十美元。

六輕出現前所未有的景象,工廠裡堆滿了賣不出去的原料,於是部分工廠延長了歲修的時間,機器不開工以期望降低運轉成本與營業開銷,但這仍擋不住景氣寒冬對台塑集團的衝擊。過去,六輕這個全球最大的石化園區為台塑集團帶來驚人的獲利,現在這些工廠反而成為燒錢的大機器,生產量越大虧損就越高。

衝擊一:誤判油價情勢 台塑化從金雞母變賠錢貨

第 一個衝擊的是台塑石化,過去它是台塑集團獲利的金雞母,營收與獲利都最高,可是當景氣反轉油價突然暴跌,那些剛送抵台灣尚未提煉或是仍在海上運輸以及剛跟 中東產油國簽約買的原油,突然變成每買一桶就是賠一桶,原因是購油成本仍停留在每桶一百美元以上,但銷售已經用每桶四十美元計算,中間的價差成為鉅額的虧 損。 平實論,原油快速暴跌是台塑集團無法控制,台塑化出現虧損是必然的,很難由經營面來改變。

但真正的問題是台塑集團在油價暴漲崩跌中,還犯了一個對情勢過於樂觀的錯誤。明明知道今年初油價暴漲已不理性,卻仍相信油價會持續維持高檔,結果造成高達兩百億元以上的獲利平空消失。

怎麼回事?原來,今年年初台塑集團就準備依照政府規定實施新十號公報,也就是改變台塑化原油的會計計算方法。

過去台塑化採取「後進先出」的方式,也就是後運抵的原油先提煉,所以煉油廠會一直提煉剛剛送抵台灣的原油。問題是,煉油廠原本就有準備安全存量以及庫存原油,這些原油就一直沒被使用,一累積下來就是兩三年,這些原油都是原油飆漲前購買,成本非常低。

今年初,台塑集團內部曾計算若改「先進先出或是平均計價法」的會計原則,重新計算這一批油的未實現利益,光是油價價差就高達兩百億以上。

若是今年七月前就認列這筆收益,那台塑集團前三季獲利會更加驚人,但台塑集團最後決定留待明年再認列,原因一是油價仍會維持高檔,不急著處理,原因二是明年中東石化廠陸續投產後,勢必衝擊台塑集團獲利,留著這筆錢可以讓台塑集團有更多實力應付來自中東的競爭。

王文淵等二代接班人沒料到的是,原油竟跌到當初的起漲點,突然間龐大的價差沒了,眼見這一年只剩兩個禮拜,新十號公報馬上就要實施了,也無法等原油再漲回去,意味著兩百億元的美夢竟然成為泡影。

衝擊二:成功模式失靈 物廉價美優勢比不上大陸

檢 視台塑四寶的虧損金額,排在台塑化之後的是台化,這是王文淵親自領軍的公司,法人估計第四季虧損金額將高達八十億元以上。台化出現這樣大的虧損,答案就在 於,過去王永慶擅長的就是提高生產規模來降低生產成本,再加上好的管理創造出利潤來,因此當初六輕投資,旗下工廠的設計規模都是世界級,在全球數一數二, 於是一個個工廠投產之後,台塑集團出現輝煌盛世,集團一年可以賺兩千億元以上。

但這個模式,在大陸與中東都出現模仿者,目前大陸光仿照六輕的計畫就有五個,工廠產能還都比台塑集團的大,因此台塑集團的規模再大,也比不上大陸一個國家全面性的擴建。

於是大陸擴建特別快的產業就首當其衝,例如紡織原料的PTA(純對苯二甲酸)與PX(對二甲苯)都是嚴重供過於求,這兩個產品也是台化主力產品,自然使台化出現了嚴重的虧損。

第二個受到挑戰的台塑集團成功模式是「物美價廉」,王永慶認為東西好、便宜,自然就能順利賣出產品,但這樣的模式如今在大陸卻受到挑戰。

大陸新建的石化專區,除了規模能夠媲美六輕外,也發展垂直整合,更因為背後投資者都具有官方色彩,形成一個龐大的供應鏈與共同體。例如中石化集團,從石油開採一路做到塑膠原料,且塑膠加工業者都有股東關係,自然會選擇同一集團相關聯的產品。

因此連台塑集團主管都承認,台塑集團在大陸市場開拓得並不順利,特別是集團的重心寧波,並未如預期繳出亮麗成績單。

因為比低價,台塑集團未必是最便宜;比彈性與服務,又因為在大陸要特別注意放款風險,不敢採取高風險策略,寧可採取穩健保守的做法,相對的市場開拓也較慢,於是當景氣往下滑,台塑集團在大陸所面臨的困境就越大。

更新日期:2008/12/26 08:52 文/呂國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