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追不上物價 痛苦根源
2007-08-02 01:30/于國欽
政府連日來陸續公布補貼計程車油費、修正浮動油價、調降小麥等七項產品關稅以為因應,甚至一度還傳出要央行採行貨幣政策,這凸顯政府面對這一波物價上漲所採取的措施,太急,也太多。
油價上漲,舉世皆然,穀類漲價,全球無一例外,何以美、歐民眾對於物價的上漲所產生的痛苦不像台灣一般。其實,台灣的問題不在物價上漲太高,而在薪資停滯太久,這些年台灣多受雇者的薪資是停滯的,大學畢業生初入社會的起薪甚至不若八年前,如此物價稍有波動,其所產生的痛苦自然會被放大。
民國七十年二次石油危機物價漲幅雖高達一六%,但是經常性薪資升幅高達二三%,實質薪資成長仍高達七%,因此痛苦有限。反觀近四年,經常性薪資平均增幅僅一.二%,物價平均漲幅一.三%,實質薪資不增反減,如此自然是苦不堪言。
台灣上半年的物價漲幅不過○.六%,何以會讓各方感受到如此高的通膨壓力?顯然不是物價漲的太凶,而是民眾收入停滯太久。原因既是在薪資而非物價,那麼政府所該採取的對策自然不是消極的補貼油價、調降關稅、緊縮貨幣,而是積極的提振內需、加強出口,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所得。
但如今政府病急亂投醫,此一油價浮動機制的修正形同對油價的補貼,試問補貼的最大獲利者是誰?當然是油用的愈多的有錢人,如此補貼既無法消彌民怨,又有失社會正義,又耗費帑,值得做嗎?再者,調降玉米等穀類關稅僅澤及進口者,誰能保證這一降稅的好處能廣佈於生產鏈中,最後嘉惠消費者?顯然這些措施對於降低物價的作用極為有限。
這些急就章的政策非僅難以紓解多數民眾的痛苦,又造成國家資源的錯置,而油價之上漲止於何處,無人知曉,政府能補貼到何日,由國庫空虛卻是明白可知,以有限的國庫填無窮的風險,雖至愚亦知不可為,這些食民脂民膏坐著黑頭轎車的大員們,豈能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