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叔公的理髮店-三之三文化出版

叔公的理髮店-三之三文化出版

中信月刊-第521期 2005.07出版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

作者小珍最喜歡的親戚就是傑德叔公,傑德叔公是位理髮師,他騎著馬到處為人理髮,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家窗明几淨、寬敞舒適、屬於自己的理髮店。他努力工作,盡量攢錢,在那個種族隔離的年代,為了小珍的醫療費用,他用掉了當時的積蓄。之後他繼續辛勤工作,幾乎存夠錢時,又偏逢銀行倒閉,前功盡棄。叔公一直沒放棄開理髮店的夢想,終於在他七十九歲時願望實現,很多人都來慶賀,老叔公非常開心,次年他就過世,但是他留給世人的感動和榜樣卻呈現在這本書上。

傑德叔公和作者都是美國黑人(現在稱為非裔美人,African American),當時黑人在社會上受到歧視,形成一股龐大的種族隔離的敗壞風氣,白人的優越感瀰漫在生活的諸多層面,黑人必須卑微的求生存。但是字裏行間流露著的是寬廣的溫柔,而非怨恨,這種溫柔的力道十分驚人,叔公在遭遇逆境時,一味逆來順受,不是他懦弱認命,而是因為他內心深處相信,只要他不放棄,終有一天他的夢想會實現,他只需繼續做他該做的事,上帝就會按祂的時刻成全他的夢想。如此堅韌的性格加上謙卑,就是扉頁間流露無遺的溫柔品格。

謙虛溫柔

圖畫中的叔公長得人高馬大,表情卻是和藹可親。他會跟小珍玩假裝理髮的遊戲,會將夢想告訴跟他年齡差距甚大的小珍。他為人理髮,即使人們付不出錢,他也體諒的接受一些食物,甚至銀行倒了他畢生積蓄,他還是沒有破口大罵,而是說他會從頭來過。他一生以服務人群為目的,攢錢終究也是為了讓大家有個可以享受理髮的地方。

一般我們稱呼男士gentleman,腦海中浮現的大概是西裝筆挺的知識分子,他們因飽讀詩書而文質彬彬。然而gentle的真義是謙虛溫柔,就像傑德叔公這樣,他「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四章2節)。或許他教育程度不高,理髮的工作屬於藍領階級,沒有固定收入,除了那套始終如一的夢想—一個小人物的狂想曲,他似乎也說不出甚麼高言大志,在別人看,他的一生做的是一份簡單而無聊的工作,他是弱勢族群的一員,但是他以實現夢想來破除隔離,顯出他真正是品格上的巨人。

我們看到最後他的理髮店終於開張了,賓客盈門,過去受過他恩惠的人,如今都來慶賀。有趣的是,他還是「老闆兼工友」,一人理髮店,要安排四個座位作甚麼?是否讓正在理髮的人跟還在等待的人能夠平起平坐?他「處心積慮」為的還不只是滿足自己的終身願望,而是對社會風氣的和平抗爭。

多給少取

高貴的氣質不在世俗的肯定,當我們感歎社會風氣敗壞的同時,不妨反思自己是否也摻了一腳?當我們鼓勵孩子出人頭地時,是否也希望他站在優越感的那一邊?我們提供傳記書籍給孩子閱讀,勉勵他要作「偉人」,但是誰是偉人呢?一將功成萬骨枯,一般人心目中的偉人多半是將別人踩在腳下的人,其實社會一點都不缺少那些強取豪奪的「勝者」,但是像傑德叔公這種小人物,他們多給少取,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偉人。

仔細體會,這個故事其實令人心酸,描述的是一個因種族歧視而實施隔離的時代,黑人的社會地位低落,工作辛苦,生活卻沒有保障,如果他們沒有好的信仰,日子一定愁苦不堪。然而圖畫所採用的色彩卻是鮮明活潑,歡天喜地的,或許叔公的樂觀深深影響了作者,生活的艱難並未在心裏留下陰影,回憶中充滿著溫馨,像陽光一樣,暖洋洋的,令讀者重新得力。因為「只要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三章4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