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培點燈-三之三文化出版
中信月刊-第522期 2005.08出版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
培培來自一個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家庭,母親已逝,父親體弱又失業,培培想找工作幫忙家計。但是他年紀太小,幾經嘗試都被拒絕,幸好有一天,一位朋友請他代班,幫忙點街燈,培培很看重這份臨時工作,姊姊妹妹們也都為他高興。唯有父親十分生氣,認為這是沒出息的事。
培培點燈時,都為許多人祝福。有天父親心情煩躁,破口大罵,培培於是懷疑自己點路燈的價值,有一個晚上沒去點燈,當晚小妹沒回家,一家人都很著急,爸爸請求培培去點燈。培培終於在街燈下找到妹妹,帶她回家,父親因此接納了他的工作。
希望和現實
培培是個懂事的孩子,家裏人口多,家境不好,他不忍心看著爸爸愁眉不展,希望自己能減輕家裏的經濟壓力,但是小孩能做甚麼呢?當然不可能是達官顯要啦,只能打打工,賺點蠅頭小利,看在父親眼裏,當然是不以為然,所以他說:「我們大老遠從義大利移民到美國,難道是要來點燈的?」對移民家庭來說,離鄉背井無非是要改善生活,他們得放棄原來所熟悉的和擁有的一切,到陌生地方從頭開始,這需要很大的決心,但是希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如何拉近呢?
父親希望培培能揚眉吐氣,當個有出息的人,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培培能做的「只是」點燈,而且還「只是」代班呢!這落差未免大太了吧?不管如何,培培還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機會,他走馬上任,且引以為榮,除了忠心的點燈,他還很創意的每點一盞燈,就為一個人祝福,這可是不折不扣的「提名代禱」呢!所以點燈對他而言其實已經不只是點燈,而是成為別人的祝福。
當父親破口大罵時,他畢竟是個孩子,他想順從父親,不再讓父親蒙羞,他能做的就是「罷工」,這一來,大家才發現點燈的工作很重要,沒有了燈光,街道陷入黑暗,不但不方便,也使得安全沒有保障。當大家央求培培去點燈時,培培還振振有詞的說:「點燈是沒出息的,我要好好用功,當醫生或是律師……」我想他那位落魄的老爸一定很尷尬,其實培培這樣說並非故意要讓父親難堪,而是出於愛父親,他真的很想符合父親的期望,讓父親滿意。
真正的平安
雖然結局是皆大歡喜的互相接納大團圓,但是我看到這位父親的矛盾和掙扎,或許他對培培的失望其實是對自己的失望。一個男人因身處異鄉,體弱而失業,無法讓孩子們過衣食無慮的好日子,心裏一定很不好受吧?兒子體貼懂事,但畢竟還不是該工作賺錢的時候,卻得分擔家計,父親的哀愁和軟弱實非培培能懂的。
如果培培只是安分的點點燈,這個故事還不會如此感人,這個善解人意的培培將點燈視為神聖任務,他誠心誠意為家人祝福,雖然力量微薄,然而祝福卻是不花錢且人人需要的。我相信他點完街燈時,心裏一定很滿足,他為每個人所求的是平安,他自己享受的也是內心深處的平安。
平安、和平,都是人之所欲,但平安不僅是身體無病痛,走路不跌倒。和平也不僅是家人不吵架,世界太平。真正的平安是人與神和好,是屬天的平安—heavenly peace。培培一家人雖然物質缺乏,但是有愛,愛能遮掩許多過錯,就能化解誤會,彼此接納。
比起一些豐衣足食卻缺乏親情的家庭,培培一家算是非常幸運的,雖然走過愁雲慘霧,生活問題總有解決的方法,有時適度的缺乏反而讓家人更凝聚。當我們讀到培培的姊姊妹妹們如何肯定他、支持他,「培培,我們真是為你高興」「培培,你一定會做得很好」,很難不被深深感動。孩子們並未譴責父親,只是不斷以積極正向的態度,讓這對父子終於建立和好的關係。
「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各書三章18節)家人的衝突唯有回到真正的一家之主上帝所指示的道路上,才能永遠的化解。培培這一家以後還會面臨不同的問題,但相信他們已經摸到平安的訣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